Daizc
count.articles52
count.tags25
count.categories3
[MXCHIP-1]开发板到手

[MXCHIP-1]开发板到手

这是一个从没玩过单片机开发的菜鸡闲暇时间瞎折腾的故事

起因是18年斐讯出事的时候炒了一波底,买回来一堆斐讯的设备,以tc1插线盒居多,但是随着斐讯线上服务的关闭,这些原本的智能插线盒变得不智能了,正好网上有网友开发了一波TC1的固件,正好自己也挺感兴趣,便开始折腾起了这些玩意儿。

作案工具

作案工具

  • 庆科EMW3031开发板
  • 庆科EMW3165开发板
  • 庆科MICOKIT-EXT上层扩展板
  • USB转TTL工具
  • JLINK仿真器

PS:3165和扩展板是在闲鱼直接50包邮收的,感觉赚得飞起。usb-ttl一开始不知道需要这个,反复看文档才发现差这玩意儿,5块的东西发了20的顺丰才送到。

开发生态

以前从来没玩过如此高大上的玩意儿,这次就算拿到手也是一脸蒙蔽,不知从何下手,入手自闲鱼也没有任何资料,只好先翻一翻庆科的官网看看。

收集的部分有用的链接

启动到bootloader

物理接线

物理接线

1
2
3
4
5
6
7
8
9
第一条接线 [用户串口] 对应驱动是USB-TTL的驱动 USB-SERIAL CH340
PC USB接口 =======> USB-TTL =======> 开发板UART接口
|—— GND |—— GND
|—— RXD |—— TXD
|—— TXD |—— RXD
|—— 5V0 |—— 5V0

第二条接线 [调试串口] 对应驱动是开发板的驱动 USB Serial Port
PC USB接口 =======> 开发板microUsb接口

PS:这里也被卡了不少时间,原因就是不知道RXD和TXD需要反着接。官网文档里没有任何说明,我在USB-TTL的淘宝页面里找到的资料才提到这一点

驱动管理

首先,我完全是个门外汉,我猜测这两驱动的作用可能是一样的,以前的外围设备都是通过COM口和PC相连接的,现在的电脑都没有COM口,于是需要一个将COM口转为USB口的设备。
USB-TTL应该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才需要安装一个驱动来将USB口映射为虚拟的COM口供软件连接。至于开发板为何可以用microUsb直连电脑我猜测是开发板中内置了芯片来转换,因为我看了新平台MXKIT
的说明文档,新平台中只需要一根线就可以同时接上两个接口,所以我做出了这个猜测。

驱动管理

软件连接

官网教程

  1. 先将开发版上的MODULE SELECT拨动到BootLoader启动模式,即BOOT=ON,STATUS=OFF。

软件连接

  1. 在其官网新文档的角落
    翻到了这个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在SecureCRT中建立连接
型号 Bootloader
MFG产测信息
AT指令及透传 正常工作log
CLI调试命令
EMW3031 Pin 9,Pin10,921600bps Pin 9,Pin10,115200bps Pin21,Pin22,115200bps
EMW3060 Pin 9,Pin10,921600bps Pin 9,Pin10,115200bps Pin21,Pin22,115200bps
EMW3080 Pin 9,Pin10,921600bps Pin 9,Pin10,115200bps Pin21,Pin22,115200bps
EMW3162 Pin22,Pin23,921600bps Pin22,Pin23,115200bps Pin14,Pin4,115200bps
EMW3165 Pin29,Pin30,921600bps Pin29,Pin30,115200bps Pin8,Pin12,115200bps
EMW3166 Pin29,Pin30,921600bps Pin29,Pin30,115200bps Pin8,Pin12,115200bps
EMW3239 Pin29,Pin30,921600bps Pin29,Pin30,115200bps Pin8,Pin12,115200bps
  1. 建立好连接后点一下开发板上的restart重启一下就能能看到日志了,如下图左边是用户日志,来自于microUsb(COM4)
    ,右边是调试日志,来自于usb-ttl(COM9),平时的debug时的日志也都输出到这里。

Bootloader日志

未完待续………..

copyright.author:Daizc
copyright.permalink:https://note.bequick.run/[MXCHIP-1]%E5%BC%80%E5%8F%91%E6%9D%BF%E5%88%B0%E6%89%8B/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CN 协议进行许可